中兴通讯: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 为何反陷滑坡困境
中兴通讯: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 为何反陷滑坡困境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兴通讯(行情 股吧 买卖点)实现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35.87%。中兴终于走出亏损的阴霾,让股东们松了口气。
一年多来,这家通讯(行情 专区)设备巨头遭遇了戏剧性波折:从2011年起,其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全球企业第一位,2012年却发生了28亿元巨额亏损。这是中兴成立28年来首次亏损。
作为中国本土代表性企业之一,中兴的兴衰成败向来具有典型意义。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亏损?又折射了哪些深层问题?给其他企业带来怎样的警示?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一根曲线直指发展隐忧
这是一条震动业界的曲线
2012年前两个季度,中兴的盈利还在步步抬升,第三季度却突现断层,亏损17亿元,到年底亏损额扩大到28亿元。一时传言四起,裁员、降薪甚至重组的猜测充斥坊间。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讨论、研判,公司内部对亏损原因逐渐达成共识
内因,是经营策略问题。对国际市场的开拓过于激进,前期投入不能很快回收,有十几个大订单发生亏损,其中一个项目就损失了数千万欧元。
外因,是国际金融危机。西方市场收缩,欧美国家贸易壁垒抬头,对进军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造成了直接影响。早在2010年,美国就开始禁止中国通讯设备商竞标,理由据称是“国家安全”,这一影响延续至今。
然而,这并非问题的全部,还有一个严峻挑战摆在面前移动互联网的冲击。
“互联网时代,全球信息消费模式正在发生颠覆性改变。”中兴高级副总裁陈健洲说,打电话、发短信逐渐让位于微信等数据通讯方式;智能手机大量地被用来社交、娱乐、购物、教育,通话只是通讯业务的一小部分。
首当其冲的是移动运营商。话务量在翻倍增长,利润率却不断下降,大量收益流向了互联网企业和内容提供商。陈健洲比喻:“就像自来水管,流量再大,却不给管道公司带来价值。”
运营商赚得少,自然对上游企业压价,导致通讯系统设备全行业遭遇“寒冬”,2012年亏损的远不止中兴一家。
经营失误和金融危机带给中兴的只是一时之困,产业大势的转向却构成了长远的威胁。通讯设备行业本来就竞争激烈,移动互联网愈发挤压了发展空间,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竞争。
危机之下,各家企业都开始寻求新的增长点,中兴将何去何从?
战略转型危中寻机
去年末,中兴旗下品牌Nubia发布了首款手机Z5。这款高端智能机尽管不像苹果系列那样吸引眼球,却被业界看作中兴战略转型的风向标。
为运营商代工起家的中兴,试图从运营商身后走出,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给中兴造成压力,也带来了新机遇。据估算,全球通讯设备的运营商市场规模为2000亿元至3000亿美元,而企业和消费者市场则有上万亿美元的空间。
巩固运营商传统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展终端和政企专业市场,是中兴一个生死攸关的路径转变。“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机遇往往就隐藏在挑战背后,只有直面挑战、迎难而上,才能化危为机。
中兴要在新的竞争中赢得胜算,靠什么?低成本扩张的老路显然走不通了,单纯的成本优势并不能帮助中国企业拿下国际主流战场。技术,才是高端竞争的“硬通货”。
中兴十分重视技术创新,28年来一直保持营业额10%以上的研发投入强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兴国际专利申请量超过日本松下,跃居全球企业第一位。
但是,这样的业绩仍未能使其跻身全球创新企业百强,主要原因在于专利控制力、影响力低,转化为实际效益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中兴董事长侯为贵很清醒:“我们的传统业务是系统设备,专利大多集中在这方面。面对终端和政企网市场,还存在短板。”
4月18日,中兴第5亿部手机下线。鲜为人知的是,中兴目前高居全球手机出货量第四位。量这么大,为什么没有打出相应的品牌影响力?
侯为贵说:“以前我们都是给运营商做定制,都是三四百元的低端机,型号多,量大,利润却很薄。片面追求数量,尤其是型号多,质量不可能做得很好,越不好利润越薄,成了恶性循环。”
如何由低到高打造“升级版”,是当前中国企业面临的普遍课题。侯为贵认为,只有抢占用户体验和核心技术制高点,才能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对创新进行创新
今年72岁的中兴创始人和当家人侯为贵,对新锐数码市场保持着年轻人般的灵敏嗅觉,他能说出新发布的苹果手机哪几个功能最诱人。当然,不是从“果粉”的角度,而是从竞争者的角度。
“苹果2005年才开始研发手机,比我们晚7年。以前乔布斯也没搞过通讯,是搞电脑的。他为什么做得那么好?关键是创新了客户体验。”他说,“其实苹果的研发投入并不大,核心专利也不多,但他把已有技术整合,开辟了新路线。”
在苹果手机问世之前,通讯设备商面对运营商永远是乙方,只能被动接受一轮轮的招标杀价。而苹果通过体验抓住了消费者,把自己变成了运营商的甲方,颠覆了行业格局,占尽主动。
“技术创新并不一定能带来盈利。”在侯为贵看来,被视为创新榜样的苹果,创新的不是技术,而是“创新”这个观念本身。
中兴将其战略转型比作“二次创业”。在某种意义上,最需要转变的不是技术,而是这家企业数万员工自身。
中兴副总裁徐明说,做惯了大机器的人养成了一种工程师思维,只关心技术性能是否达标,忽视人性化细节。但对消费者来说,触屏摸着舒不舒服、一个角是圆的还是方的,一秒钟就能决定他买不买这部手机。
“这么一点差别,却决定了传统和现代的分野。”侯为贵说,“中兴要转变并不容易,涉及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在新型人才培养上要有突破。”
但复制苹果的套路是没有前途的。记者了解到,中兴下一阶段创新瞄准的是大数据量处理功能,这不仅涉及运营商市场,企业客户和消费者个人用户市场的潜力更大。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如何通过移动终端处置海量信息,为整个通讯行业提出了新的目标。这个新战场注定不会平静,血与火的厮杀也许更加惨烈。对刚刚经历亏损之痛的中兴而言,只有一点可以肯定:没有退路,这是背水一战。
一年多来,这家通讯(行情 专区)设备巨头遭遇了戏剧性波折:从2011年起,其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全球企业第一位,2012年却发生了28亿元巨额亏损。这是中兴成立28年来首次亏损。
作为中国本土代表性企业之一,中兴的兴衰成败向来具有典型意义。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亏损?又折射了哪些深层问题?给其他企业带来怎样的警示?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一根曲线直指发展隐忧
这是一条震动业界的曲线
2012年前两个季度,中兴的盈利还在步步抬升,第三季度却突现断层,亏损17亿元,到年底亏损额扩大到28亿元。一时传言四起,裁员、降薪甚至重组的猜测充斥坊间。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讨论、研判,公司内部对亏损原因逐渐达成共识
内因,是经营策略问题。对国际市场的开拓过于激进,前期投入不能很快回收,有十几个大订单发生亏损,其中一个项目就损失了数千万欧元。
外因,是国际金融危机。西方市场收缩,欧美国家贸易壁垒抬头,对进军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造成了直接影响。早在2010年,美国就开始禁止中国通讯设备商竞标,理由据称是“国家安全”,这一影响延续至今。
然而,这并非问题的全部,还有一个严峻挑战摆在面前移动互联网的冲击。
“互联网时代,全球信息消费模式正在发生颠覆性改变。”中兴高级副总裁陈健洲说,打电话、发短信逐渐让位于微信等数据通讯方式;智能手机大量地被用来社交、娱乐、购物、教育,通话只是通讯业务的一小部分。
首当其冲的是移动运营商。话务量在翻倍增长,利润率却不断下降,大量收益流向了互联网企业和内容提供商。陈健洲比喻:“就像自来水管,流量再大,却不给管道公司带来价值。”
运营商赚得少,自然对上游企业压价,导致通讯系统设备全行业遭遇“寒冬”,2012年亏损的远不止中兴一家。
经营失误和金融危机带给中兴的只是一时之困,产业大势的转向却构成了长远的威胁。通讯设备行业本来就竞争激烈,移动互联网愈发挤压了发展空间,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竞争。
危机之下,各家企业都开始寻求新的增长点,中兴将何去何从?
战略转型危中寻机
去年末,中兴旗下品牌Nubia发布了首款手机Z5。这款高端智能机尽管不像苹果系列那样吸引眼球,却被业界看作中兴战略转型的风向标。
为运营商代工起家的中兴,试图从运营商身后走出,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给中兴造成压力,也带来了新机遇。据估算,全球通讯设备的运营商市场规模为2000亿元至3000亿美元,而企业和消费者市场则有上万亿美元的空间。
巩固运营商传统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展终端和政企专业市场,是中兴一个生死攸关的路径转变。“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机遇往往就隐藏在挑战背后,只有直面挑战、迎难而上,才能化危为机。
中兴要在新的竞争中赢得胜算,靠什么?低成本扩张的老路显然走不通了,单纯的成本优势并不能帮助中国企业拿下国际主流战场。技术,才是高端竞争的“硬通货”。
中兴十分重视技术创新,28年来一直保持营业额10%以上的研发投入强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兴国际专利申请量超过日本松下,跃居全球企业第一位。
但是,这样的业绩仍未能使其跻身全球创新企业百强,主要原因在于专利控制力、影响力低,转化为实际效益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中兴董事长侯为贵很清醒:“我们的传统业务是系统设备,专利大多集中在这方面。面对终端和政企网市场,还存在短板。”
4月18日,中兴第5亿部手机下线。鲜为人知的是,中兴目前高居全球手机出货量第四位。量这么大,为什么没有打出相应的品牌影响力?
侯为贵说:“以前我们都是给运营商做定制,都是三四百元的低端机,型号多,量大,利润却很薄。片面追求数量,尤其是型号多,质量不可能做得很好,越不好利润越薄,成了恶性循环。”
如何由低到高打造“升级版”,是当前中国企业面临的普遍课题。侯为贵认为,只有抢占用户体验和核心技术制高点,才能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对创新进行创新
今年72岁的中兴创始人和当家人侯为贵,对新锐数码市场保持着年轻人般的灵敏嗅觉,他能说出新发布的苹果手机哪几个功能最诱人。当然,不是从“果粉”的角度,而是从竞争者的角度。
“苹果2005年才开始研发手机,比我们晚7年。以前乔布斯也没搞过通讯,是搞电脑的。他为什么做得那么好?关键是创新了客户体验。”他说,“其实苹果的研发投入并不大,核心专利也不多,但他把已有技术整合,开辟了新路线。”
在苹果手机问世之前,通讯设备商面对运营商永远是乙方,只能被动接受一轮轮的招标杀价。而苹果通过体验抓住了消费者,把自己变成了运营商的甲方,颠覆了行业格局,占尽主动。
“技术创新并不一定能带来盈利。”在侯为贵看来,被视为创新榜样的苹果,创新的不是技术,而是“创新”这个观念本身。
中兴将其战略转型比作“二次创业”。在某种意义上,最需要转变的不是技术,而是这家企业数万员工自身。
中兴副总裁徐明说,做惯了大机器的人养成了一种工程师思维,只关心技术性能是否达标,忽视人性化细节。但对消费者来说,触屏摸着舒不舒服、一个角是圆的还是方的,一秒钟就能决定他买不买这部手机。
“这么一点差别,却决定了传统和现代的分野。”侯为贵说,“中兴要转变并不容易,涉及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在新型人才培养上要有突破。”
但复制苹果的套路是没有前途的。记者了解到,中兴下一阶段创新瞄准的是大数据量处理功能,这不仅涉及运营商市场,企业客户和消费者个人用户市场的潜力更大。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如何通过移动终端处置海量信息,为整个通讯行业提出了新的目标。这个新战场注定不会平静,血与火的厮杀也许更加惨烈。对刚刚经历亏损之痛的中兴而言,只有一点可以肯定:没有退路,这是背水一战。
hbyb- 班主任
- 帖子数 : 1537
威望 : 274
注册日期 : 13-01-19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