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投资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公募基金添量不添员 雏鸟基金经理掌管30%基金

2 posters

向下

公募基金添量不添员 雏鸟基金经理掌管30%基金 Empty 公募基金添量不添员 雏鸟基金经理掌管30%基金

帖子 由 hbyb 2013-01-20, 08:23

 人无气势精神减,囊少金钱应对难。用此谚语形容目前多数基金公司的经营颇为切合。

  1月17日,2013年开年已经有28只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多数是基金经理挂靴离职另谋高就,寥寥无几的增聘公告也多数是内部提拔新人,已经鲜有外聘资深人士弥补基金经理阵营。

  早在2012年年末,上海某基金公司管理层人士曾告诉记者,一方面,基金公司的薪酬待遇已经很难吸引业内资深人士进入;另一方面,一些基金公司由于财务压力吃紧,在老基金经理辞职之后,并不愿意招聘新人补充投研团队。

  在该人士透露的基金公司中,上海多家基金公司赫然在列。

  作为轻资产公司,基金公司的人力资源被认为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在去年底,行业龙头的华夏基金 、嘉实基金人士均曾表示,公司仍然不计成本地招聘优秀人才;更早些时候,民生加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吴剑飞也曾向本报透露,该公司已经从易方达、博时、建信、银华和招商等大中型基金公司吸引研究员加盟。

  上述不多的实施扩张性人才战略的公司中,前者是基金行业资本金最为充裕的公司,后者则拥有银行系股东鼎力相助,多数其它公司在财务压力吃紧的背景下,似乎只能以消极的人才战略“过冬省钱”。

  基金经理只出不进

  按照上述上海基金公司人士提供的线索,泰信基金即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截至1月17日,泰信基金共有10名基金经理在编,2012年期间共有4名基金经理离职,分别是刘强 、刘兴旺、侯燕琳和梁剑。刘强离职之前是泰信基金资格最老的基金经理,侯燕琳和梁剑则是2009年4月份开始担任基金经理一职,此前均在泰信基金工作多年,在泰信基金也可谓是老人。

  随后该公司新聘5名基金经理补缺,分别是胡哲、车广路、戴宇虹、袁园和董山青,五人均是泰信基金原有的研究员或基金经理助理。目前这五位新人管理泰信天天收益 、泰信蓝筹精选(基金 净值 基金吧) 、泰信优质生活(基金 净值 基金吧) 、泰信先行策略(基金 净值 基金吧)和泰信保本(基金 净值 基金吧)五只基金,管理基金占据了泰信公募阵营的半壁江山。

  基金行业在原基金经理离职之后,或外聘基金经理担纲,或提拔研究员上位。由于研究员一般按照行业分配研究领域,如果是研究员上位,一般都需要外聘研究员补缺。颇耐人寻味的是,根据泰信基金目前招聘信息,目前拟招聘人员主要是系统管理员和财务人员,投研团队并不在招聘新人的序列之内。

  2012年末,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管理人士坦言,他所了解的上海多家基金公司已经不再外聘基金经理,在老基金经理离职之后内部提拔新人补缺,以节省人员成本。1月17日,北京一家中小基金公司市场总监表示,公司去年刚刚新聘了投资总监,未来发新基金由这位投资总监挂帅,也没有再招聘新基金经理的计划。

  经历三年慢熊之后,多数基金公司财务吃紧,消极的人才战略已经蔚然成风。“除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人员,许多基金公司目前是能缩编就缩编,以减轻基金公司的运营成本。”上述上海基金公司人士指出。

  同为上海系基金公司的东吴基金 ,在2012年流失3名基金经理之后,同样未外聘基金经理。作为一家中小规模的基金公司,3名基金经理已经是公司基金经理阵营的半数规模。

  融通基金在3名基金经理离职之后一口气提拔5名基金经理,人事动作显得更为“阔绰”。不过融通基金提拔的五名基金经理中,除了一位曾在招商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从事债券投资和交易之外,其余四名此前均是行业研究员,并无公募基金管理经验。

  除此之外,中欧基金、长信基金和诺德基金等公司在基金经理挂靴离职之后,新进提拔的基金经理也多是公司内部自有的研究员。

  新手集中上位

  侯燕琳离职泰信之后加盟益民基金,其他三名基金去向尚未可知,即使离开基金行业也已是并不稀奇。

  反观泰信基金,其现有投研团队能否支撑现有的公募基金尚未可知,1月4日,该公司旗下一只新基金基金发行。存在同样忧虑的还有东吴基金,东吴内需增长与泰信旗下新基金同一天发行。

  在新基金发行提速的背景下,迅速提拔研究员担任基金经理颇有“透支成长”的意味。1月17日,北京一位基金研究人士指出,“财务吃紧或是主要原因”。

  本报掌握的资料显示,目前一名新毕业的基金公司研究员价码即高达12万-18万不等的水平,稍有工作经验的动辄在30万-50万元上下,基金经理薪金待遇则动辄达到100万甚至更高,招聘一名新员工的成本相当高。相比而言,技术支持人员的人力成本要远低于投研人员。

  国金证券(行情 股吧 买卖点)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张剑辉认为,2012年新基金发行就已经井喷,因为渠道力量有限,2013年不会有更多新基金发行。本报从多家基金公司获得的消息则显示,今年多数基金公司增加了发新计划,大型基金公司计划数量普遍超过10只。

  2012年新基金数量255只,2011年的212只,尽管近年来行情不佳,但是新基金发行数量并未减少。

  另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12期间共有108位基金经理离职,相比而言,有200位新基金经理走马上任,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团队整体扩编速度超过10%。

  在这一数据背后,则是老基金经理离职之后多数离开基金行业,流向私募 、保险、信托等行业,新基金经理多数为行业研究员,此前并无基金管理经验。也是因为这一人才战略的实施,目前公募基金管理经验不足1年的基金经理掌管的基金数量达到300只,接近整个基金市场体量的30%。

  早在1月9日,北京一家中小基金公司市场部副总监告诉记者,2013年新基金发行取消通道审核制,改为备案制,为此,基金公司被迫跟随发行新基金,“别人发行我们不发,还以为我们不行”。

  在弱市背景下,强烈的竞争意识形成的剧烈的竞争格局更像是博弈论里的囚徒困境。

  2012年四季度期间,这家基金公司推出旗下首只债券型基金,并迅速提拔两名债基经理。其中一名系从险资挖角而来,另一名则是该公司此前的股票行业研究员。后者曾先后负责煤炭、电力、金融和通讯设备等行业研究。

  本报掌握的资料显示,该公司2013年有发行固定收益类产品的计划,提拔一名股票行业研究员担任债基基金经理,或许与这一扩容计划有关。对于该公司新涉足的固定收益类业务,上述副总监指出,能够养活团队即可。

  高端人才滞销

  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明甫此前曾指出,基金公司向专业化的资产管理业务转型过程中,要先把人才准备好,必须要分不同线做不同的人才培育,要求不同的人管不同的业务。

  仅从国内公募基金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这一观点更像是一个脱离实际的口号。

  2012年三季度,北京一位知名量化基金经理离开原供职的基金公司,目前或已前往一家对冲基金担任量化投资总监一职,已经离开公募基金行业。

  该人士早年毕业于牛津大学,拥有多年国内公募基金管理的经验,这原本应该是基金公司最热衷引进的人才。颇令人感到诧异的是,该基金经理此前曾主动联系猎头公司求职未果。2012年年末,据该基金经理一名前同事透露,这名基金经理此前曾与深圳一家机构取得联系,可能最后未能谈拢。“前段时间还常在公司附近碰到,我们很多同事也感觉挺奇怪的。”

  空档期自然有多重原因,价码谈不拢,职位高不成低不就,原本平常。不过,这一案例却反映出基金业现在再也不是“一将难求”。

  一方面是基金公司人才缺口日益增大,另一方面是基金公司不愿意花重金外聘新人。摆在这两个因素背后,基金公司培养的人才频繁流失,则使得整个基金行业谓之为核心竞争力的人才优势正在丧失。

  基金公司旗下的产品同质化严重,如果能够引导投资者,其实并不存在大量发行新基金的需求,而且新基金普遍规模偏小,这对于股票型基金并不是障碍,但是对于债券型基金却是劣势。

  本报掌握的资料显示,国内多家基金公司已经开始着手角色转型,在此之前各家基金公司主要以主动投资能力的竞争为主,后期这些基金公司将以资金的做大效应为主参与固定收益市场的投资。后者对于单只基金的体量要求更高。

  北京某券商系基金公司高管指出,“相比银行、保险,目前公募基金由于体量太小,在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毫无竞争力可言,很难拿到优秀的券种,如果单只基金体量能够做大,可以参与的机会将更多,因此我们目前更希望将存量基金做大,而非疯狂地发行新基金。”

  穷则图变,这一思路能否带动个别基金公司突围目前的竞争困局虽难预测,但起码已经有一个好的远景。
hbyb
hbyb
班主任
班主任

帖子数 : 1537
威望 : 274
注册日期 : 13-01-19

返回页首 向下

公募基金添量不添员 雏鸟基金经理掌管30%基金 Empty 回复: 公募基金添量不添员 雏鸟基金经理掌管30%基金

帖子 由 y928 2013-01-20, 17:16

谢谢分享!超越有你更精彩!
y928
y928
班主任
班主任

帖子数 : 756
威望 : 5
注册日期 : 13-01-19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