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投资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水皮:相煎何太急 李志林:强拉猛砸意图 谢百三:牛市

向下

水皮:相煎何太急 李志林:强拉猛砸意图 谢百三:牛市 Empty 水皮:相煎何太急 李志林:强拉猛砸意图 谢百三:牛市

帖子 由 上善若水 2013-01-26, 09:18

 A股走强:时不我待还是循序渐进
  进入1月份后,A股的反弹出现疲态。前期收益明显的金融、地产等周期行业有所调整,很多人开始思考,反弹进行到这个点位投资情绪是不是会发生转换?
  我们认为,在过去的一个半月中,市场表现出了时不我待的情绪,但这种时不我待不是基于多头逻辑的时不我待,而是更多的基于一季度是数据和政策真空期的时不我待。这本质上是一种空头思维逻辑,是一种担心增长的可持续性,担心房地产政策两会出台的逻辑。我们在前期曾指出,库存周期基本是双底模式,而2013年一季度大概率事件上库存周期将出现小级别回落,所以,此时已经不可能时不我待,市场终究需要循序渐进的,而循序渐进才是多头逻辑。
  第二库存周期的现实基础
  在2012年对中国房地产周期研究的报告中,我们根据置业人口的测算得出2014年才会是中国房地产刚需的高点,这似乎一方面肯定了至少在这两年,我们对中国经济的乐观是有现实基础的。但也在另一方面感觉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时不我待。
  关于置业人口的研究本身是静态的,所以关于中国房地产周期问题的研究需要考虑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的因素,城镇化会在客观上延缓中国房地产周期在2014年之后的回落速度。而这可能会在2013年提升对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的信心,这也就是从主导产业的角度解释了城镇化主题对2013年股市的意义。就库存周期的现实基础而言,城镇化不仅仅是主题,而是决定行情能走向何方的核心判断指标。
  无论如何,我们只能认为城镇化对2014年之后的中国的房地产周期是平滑或者延缓,而不是方向上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看,在2012年四季度到2014年上半年这样的库存周期上升阶段中,显然是越靠前中国经济的确定性越强的。所以我们一直认为,在未来的3年中,2013年是确定性最强的阶段,2013年是时不我待的机会。
  2013年复苏节奏
  就2013年全年而言,我们所理解的节奏是,全世界经济而言,2013年是全球性的触底回升之年,但中国最早,在2012年8月库存周期已经触底。而美国的经济好转应该在三季度左右,欧洲则更晚。
  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从增长而言,2013年中国经济上半年可能是复苏加低通胀,而到了下半年可能是在经历了短暂的全球共同复苏之后向通胀预期转移。从资本流动而言,2013年上半年对中国资本市场是最有利的,而下半年存在资本流动转向的可能性。从这个节奏上看,2013年前三个季度又对股市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从全球的视角来看,2013年的行情是可以循序渐进的,我们还有时间。
  沿着上面的思路,在2013年的经济运行中,房地产的政策也许被看作是经济复苏中的最大不确定性,这里我们只想强调两点:其一,对房地产政策的预期,没人能有什么先发优势,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只能依据基本面,因为这个是决定行业趋势的核心,过去两年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其二,政策的预期而言,我们除了要考虑房价之外,也要考虑2013年的经济环境与2009年经济环境的区别,考虑地方ZF财政状态与以往的区别,考虑地产政策与城镇化结合的问题,所以,2013年的地产政策确实是纠结的。
  过去两年的经验是,大的趋势还是要以基本面研究为主,对政策的预测与投机并不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如果看明白这一点,既然我们对2013年的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有信心,何必时不我待。
  政策的预期与兑现
  就2013年的改革政策节奏而言,我们似乎还无法判断,但有一点是可以基本看清的,当前市场对改革的预期相当强烈,对转型的预期也相当强烈,从这个意义上看,2013年改革及转型政策超预期的概率不大。
  而且,政策不能超预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确认的,因此,市场对周期品的估值提升和对主题类资产的估值提升也是一个渐弱的过程,估值提升是最好赚钱的阶段。这个阶段,一般存在于政策的朦胧之中,所以,也许政策预期在从二中全会到三中全会是渐渐兑现的,这个预期的兑现过程可能是一个超预期与不达预期的检验,2013年就是政策预期的兑现期。而到了2014年,政策进入实施阶段,往往业绩的兑现也没那么快。这只是我们的逻辑推导,但他说明一点,政策预期不是支撑行情的根本,因为不会有超预期的政策。
  时不我待PK循序渐进
  如果单纯看增长与政策,我们得出了2013年的行情时不我待的结论,我们认为2013年是未来3年内机会最确定的年份,而2013年的行情在资本流动和政策角度可能是减弱的,在增长角度虽然是渐强的,但在增长与通胀的组合中,反而前三个季度会更肯定些。从去年12月份以来,市场的确表现出了时不我待的特征,但我们还可以更淡定些,一季度出现库存周期第二底是完全可能的,基本面仍然给了我们重新思考和布局的时间。在我们的逻辑中,我们认为4月份之后一定会出现经济数据的进一步回升,而房地产政策即便出台,也并不会影响房地产投资向整个产业链的延伸。从而2013年虽然是时不我待,但那是一种战略意义上的时不我待,在战术上,周期品的复苏还在延续。
  关于周期品复苏延续的问题,分歧目前更多的存在于中国的库存周期,我们在以前的报告中提出,2012年8月份库存周期触底之后,9月至12月已经经历了一次小波段回升。而从2012年12月之后,出现短期的数据波动是符合库存周期规律的,这就是我们提出的库存周期双底论。而这个双底的彻底形成则要观察今年4月份的数据,我们坚信数据回升,所以,也许3月至4月是由空头的时不我待向多头的时不我待转换的过程,震荡难免,但趋势不改。
  而到了下半年,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的是国际复苏的动向,这里,经历长时期调整的大周期品种比如航运,是不是能够触底反弹,都对周期的运动具有指示意义,对于2013年的周期复苏,必须注意的是他不单纯是中国周期的复苏,而是世界性的,如果拘泥于中国的去产能和去库存之争,可能有挂漏的风险。
  所以,真的多头要直面中游,直面房地产产业链的复苏,这是2013年的核心。真正的化工品机会,还是要看房地产产业链复苏力度以及美国建筑业周期的复苏力度,所以,中游的行情并未实质性展开。而作为中游的机械等品种的复苏,还要进一步等待产业链的传导。如果我们在下半年能够观察的诸如航运等大周期品种的复苏机会,则说明这有可能是一次内外需共振的周期行情,所以,尽管在战略上我们需要时不我待,但在周期的延展性上还有较长的路径,这还是需要循序渐进的。 (.证.券.时.报)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班主任
班主任

帖子数 : 8277
威望 : 1220
注册日期 : 13-01-19

返回页首 向下

水皮:相煎何太急 李志林:强拉猛砸意图 谢百三:牛市 Empty 回复: 水皮:相煎何太急 李志林:强拉猛砸意图 谢百三:牛市

帖子 由 上善若水 2013-01-26, 09:18

  桂浩明:调整在所难免 后市依然乐观
  对上证综合指数来说,上周基本上就是围绕2300点来展开运行的:周一突破2300点,周三盘中跌回去,周四收于2300点之下,到周五又再度突破。本来,大家都以为,由于上周五股指报收于2317点,可以说基本站稳。那么到了本周,股指再稍作整理,就有条件进一步展开上攻了。
  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顺利。尽管本周大盘一度也确实是这样运行的,即整理了三个交易日,在周四开始上行,但涨幅明显偏大,显得急躁,股指一度上行了40余点,摸高2362点,将6月初所留下的向下跳空缺口补去大半,创出本轮反弹以来的新高。可是,也就在这个时候,股指突然掉头向下,没有多少时间就把当天的涨幅悉数抹去,最后勉强收于2302点。而在周五,大盘就是在2300点上下反复波动,收盘更是只有2291点。于是,行情又回复到了一个多星期前的状况。
  有人把周四股指的大幅震荡形容为"一条微博引发的血案",因为就在股指飙升之际,突然有微博称"IPO即将恢复"。按道理来说,在知道证监会正安排对800多家排队候审公司以及100多家已经过会正等待发行的公司进行财务复核之后,人们都已经清楚,短期内新股发行是不可能进行的。但是,毕竟大盘是连续上涨了一段时间,而且当时的单日涨幅也很大,因此难免有人会担心这是否会让管理层感到紧张,以致进行行政干预。尽管事后知道,所谓的IPO行将恢复全然是空穴来风,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其对投资者的心态影响无疑是很大的,成为了导致大盘下跌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客观而言,真正导致周四股指冲高回落的,还是一些来自市场本身的因素。譬如说在增量资金流入还比较有限的情况下,银行股的高举高打、孤军深入,一方面过量消耗了资金,同时也导致市场上出现了"二八现象",即资金无序地向少数股票集中,以致多数股票下跌,这对人气的打击是非常严重的。另外,大盘在2300点一线的整理,在本质上是包含这样三重含义:在震荡中清洗获利筹码,为新资金的介入提供空间;修正过高的技术指标,为行情的再度上扬蓄势;改善一下个股的比价机构,也为新操作主题的形成创造条件。
  但是,一次大跨度的冲高回落行情,将原先已经进行的整理态势彻底打乱了,这就使得相应的调整需要重新进行。而且,因为投资者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受挫,所以如果说前段时间的调整是相对较为强势的,那么现在所展开的调整,则就要偏弱一些。一般来说,大盘在2300点一线的波动还将延续下去,如果没有外部因素的影响,很可能会演绎到春节长假前夕。换言之,现在投资者所面临的,将是一波以时间换空间的走势。
  应该说,对于现在这个已经有了不小涨幅的股市来说,调整是十分必要的,调整得越充分,后市的上涨会越有力。当然了,如果人们习惯了前面这种单边上涨的格局,那么这段时间会感到不那么适应。不过,既然是股市投资,那么就要服从股市规律。应该看到,现在市场运行的大环境还是良好的,股市调整一个阶段后再上台阶,从超跌反弹进入到真正意义上的春季行情将是大概率。所以,面对调整,投资者不但要有足够的耐心,更要有对后市的充分信心,并且注意积极地在调整中寻找投资机会。(作者为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首席市场分析师)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班主任
班主任

帖子数 : 8277
威望 : 1220
注册日期 : 13-01-19

返回页首 向下

水皮:相煎何太急 李志林:强拉猛砸意图 谢百三:牛市 Empty 回复: 水皮:相煎何太急 李志林:强拉猛砸意图 谢百三:牛市

帖子 由 上善若水 2013-01-26, 09:18

 水皮杂谈:相煎何太急?
   总有些人有"先知先觉"。
   年前的《华夏时报》曾经刊发过一篇报道,内容是江苏、广州等地有公务员背景的人士集中抛售房产,记者的采访其实很大部分来自于耳闻目睹,但是却有媒体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心态刊发了所谓还原真相的报道,以自己都称无法查证的事实却要证明本报记者的"捕风捉影"、"道听途说",年后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部分城市中出现豪宅不正常的集中抛售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甚至出现北上广深的具体数据,而不久前闭幕的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上更是透露要抽查官员财产申报的决定。
   抽查官员财产申报虽然和公布官员财产并非一回事,但是对于做贼心虚的人来讲意义却是一样的。财产申报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多年来这项制度却没有发挥应有的威慑作用,相反***现象变本加厉,为什么呢?很大程度上没有抽查和核查的官员申报就是一种形同虚设的自律,防君子不防小人,影响甚至比没有财产申报还要差劲,因为有了太多的欺骗,政府公信力受到伤害。现在,对官员的申报进行抽查和核查是这项制度落实的保证,而全国城市房地产信息联网也为这种核查提供了条件,内部监督虽然没有公开监督有效,但毕竟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制衡,更在为不久的将来公布官员财产摸索经验创造条件,联系习近平在中纪委会议上"老虎"和"苍蝇"一起打的讲话,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共反腐风暴不但不会走过场而且一定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对社会是福音,对国家是福音,对人民更是福音,当然人民也包括炒股的投资者在内。
   不要轻看反腐对于市场的意义。
   如果我们这个社会动辄出个"房姐"、"房叔"、"房哥",贪官污吏动辄非法拥有的房产可以以两位数计,那么仅此传导给市场的信息都是非常有害的,房产是财富的象征,也是资本的象征,房地产成为非法资产的聚集地,一方面强化了房地产的增值效应,另一方面也推升了地产泡沫的膨胀,成为吸附社会资金的"黑洞",当房产和贪官画等号的时候,一定也是民怨沸腾的时候。事实证明,房地产市场之所以"黑",与交易的相对隐蔽有相当的关系,而透明和公开是让这个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现在的房价高不高?当然高!有没有泡沫?当然有!但是,这个所谓的高和泡沫是相对一般公众的收入而言的,或许是相对于投资回报率而言的,对于非法的资金而言,再高的房价也没有泡沫,因为根本就没指望有回报,只求拥有。从投资回报率看,以房租收入要想收回投资,一般要在50年以上,相当于炒股50倍的市盈率,我们中国人没有经历过房地产泡沫破灭的痛苦,但是却经历过上证指数从6124点到1664点的折磨,品味过什么叫一觉回到解放前的无奈,当年A股的市盈率平均可达71倍,而今天15倍还依然叫人胆战心惊。地产是投资吧,是投资就有投资规律,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品种,即便房地产,涨多了依然会有调整期,我们不知道这个调整期什么时候开始,会有多长,什么时候结束,作为一个投资人,你的生命又是否能够扛过这种调整,也许调整之后房价长期依然看涨,但你的生命会永远停留在某一个时刻而无法永远。我们决不会无聊到期盼从房地产抛售中撤退的资金都流入股市的地步,但我们希望反腐之风能涤荡房地产市场的污泥浊水,减少社会资金的流入,这是完全有可能的。至少在一年半前,大规模增持民生银行而风头正健的史玉柱[微博]曾经转过一个微博,一个做地产的朋友去竞拍地块发现不如选择持有大量地块的房地产股票,因为公司股票的价格已经远低于公司的价值,投资比的是比较收益不是绝对收益,什么风险低投入少而产出高,流动性就会向哪里流动,今天不动不等于明天不动,明天不动不等于后天不动。
   上证指数冲到2360点又回落到2287点,指数振幅达到3.29%,多空双方分歧严重,悲观地说冲顶回落,乐观地讲清洗浮码。从1949点到2360点,一路走来基本上是长阳+小阴的逼空走势,暴拉,再暴拉,还暴拉,这样的走势给力是给力,但不会持久。如果说急涨缓跌是熊市的象征,那么缓涨急跌就是牛市的特征,急跌未必是坏事,缓涨一定是好事,坏事能否向好事转化,可以观察,但是正如上期杂谈所言,目前银行股市盈率10倍不到,尚在第一阶段,涨不上去,又能跌到哪去呢?
   相煎何太急!(.证.券.时.报)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班主任
班主任

帖子数 : 8277
威望 : 1220
注册日期 : 13-01-19

返回页首 向下

水皮:相煎何太急 李志林:强拉猛砸意图 谢百三:牛市 Empty 回复: 水皮:相煎何太急 李志林:强拉猛砸意图 谢百三:牛市

帖子 由 上善若水 2013-01-26, 09:19

 
  著名金融学家宏皓:四管齐下疏通新股"堰塞湖"
  岁末年初,证监会推出了被称为"史上最严"新股发行(IPO)财务核查,一些拟IPO公司已开始陆续选择退出。1月25日,《证券时报》邀请了著名金融学家宏皓就新股发行改革整体化思路以及如何推进再融资、重组等方面,与网友进行了深入交流。
  宏皓认为,在申请上市企业数量众多的情况下,"量大、逐一审批"就造成了所谓的IPO"堰塞湖",直接原因在于新股发行供求严重不平衡,根源是目前国内整体融资渠道并不畅通。去年启动的IPO新政,相对提高了IPO公司的财务要求,但依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新股"堰塞湖"格局。A股市场IPO供求结构的失衡,造成IPO"三高"现象难以根除。
  他建议,在去年IPO新政的基础上,进一步显性提高对IPO公司的财务要求,通过对赢利能力、负债水平、资产规模等要求的大幅提高,对合规IPO公司进行前置性的量化筛选,从而在结构上减少排队IPO公司的数量。由此可以大幅降低证监会IPO审核成本。具体建议是"四管齐下":一是分流上市,通过H股上市、海外上市等方式分流股权融资需求,一部分企业也可以通过新三板先过渡。二是在大幅提高IPO的"显性"门槛,让供求平衡;三是大力发展债市,部分企业不必非得上市,可以通过发行公司债、私募债、可转换债等方式进行融资。四是提高IPO的"隐性"门槛,也就是加大对违法违规中介机构的处罚力度。
  对于退市制度改革,宏皓认为,退市制度改革必须跟进。只有实施有效的退市制度,A股市场才能恢复新陈代谢功能。若没有退市制度,一些市场游资可借绩差公司重组题材,进行肆意投机炒作,从而不利于价值投资理念的推行。其次,严厉的退市制度给上市公司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如果业绩不好,就有可能面临退市风险,这对于促进上市公司完善现代化企业制度,提高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也有帮助。
  关于财苑网友问到的新股恢复发行的问题,宏皓称,在当前情况下,我国实行注册制的条件还不成熟,IPO审批还是需要的。放开门槛让大家都上,对二级市场及整个股市将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他建议,实行监审分离,初审权交给交易所,监管部门负责研究调查已通过初审的材料是否存在问题,符合法律法规就无须再审,而对存在问题的材料有权一票否决。
  有网友对IPO财务审查比较关心,宏皓认为,核查如果以自查自纠为主,则很容易沦为走过场。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对IPO项目审计的独立性至关重要,重中之重是要明确责任制。一方面是对自查中发现问题的公司,允许其撤销IPO申请,并免于追究责任。同时允许这些公司在解决问题后,重新申请IPO。
  此外,宏皓在访谈时还呼吁,希望中国股市不再成恶意圈钱的场所,让股民真正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而这还有赖一些制度性的变革。首先,应制定严格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中介机构及基金公司的退出机制,培育出真正讲诚信、有核心竞争力的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及中介机构。(.证.券.时.报)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班主任
班主任

帖子数 : 8277
威望 : 1220
注册日期 : 13-01-19

返回页首 向下

水皮:相煎何太急 李志林:强拉猛砸意图 谢百三:牛市 Empty 回复: 水皮:相煎何太急 李志林:强拉猛砸意图 谢百三:牛市

帖子 由 上善若水 2013-01-26, 09:19

  谢宏章:防踏空的三窍门
  始于去年12月4日的反弹行情出乎绝大多数投资者的预料。如果说,熊市炒股的关键是防止套牢,那么,"反弹市"操作的关键就是防止踏空。
  "反弹市"防止踏空的首要之举就是控制好仓位。对于使用自有资金炒股,没有时间限制,且随时都有后续资金补充的投资者来说,在反弹市应不断加大仓位比例直至满仓,遇到回调时可再补充资金买入股票。但要是投入的不是自有资金,这样的投资者任何时间减仓、离开市场都是正确的选择。还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即投入的资金是自有资金但有使用时间限制,这种情况也应逢高择机卖出,每次反弹都应视作难得的卖出良机。而对于没有后续资金补充的投资者来说,即使使用的是自有资金,也没有时间限制,原则上也应控制仓位、留有资金,以便在反弹至一定阶段后出现下跌时有了更好的买点时能有资金在低位补仓。
  "反弹市"防止踏空的另一关键是品种选择。笔者的体会是"弃强择弱",这是因为在指数反弹至一定高位后个股普遍大涨的情况下,如果再选择强势股风险就会很大。具体方法如下,可在长期跟踪的熟悉品种里,选择曾经想买、现已大幅下跌,经横向比较后,跌幅最大者,作为首选品种。如备选品种同时伴随估值严重偏低、主力深套其中,流通盘小、股性活跃、处于无量空跌末期等特征,这样的品种更应作为"反弹市"操作首先考虑的买入对象。在选好品种的基础上,还要做好搭配,尤其是控制好单一品种的上限。因此,普通投资者在"反弹市"操作中不仅要"弃强择弱",还要控制比例,查看一下单一品种的持仓有没有突破自己的建仓极限。
  "反弹市"防止踏空还有一大关键在于"巧操作"。笔者有三窍门可以有效防止"反弹市"里踏空情况出现:
  窍门一:增强计划性,防止盲目性。事先制定周密的操作计划并严格执行,往往能有效防止"反弹市"踏空。投资者在反弹市里要先想清楚,一旦行情出现转机,如何筹集资金,怎样选择品种等,切不可看着行情交易,盲目追涨杀跌。
  窍门二:分阶段买入,按计划交易。一般情况下,在行情处于反弹市里,投资者可根据大盘指数分别处于不同的点位选择不同方式进行建仓,包括试探性买入、确定性买入和抢筹性买入三种。在仓位控制上,则应按一成、二成、三成的仓位比例分别买入股票。即:当大盘处于小幅反弹期,先进行试探性买入(其中的一成部分);当大盘反弹节奏明显加快时,再进行确定性买入(其中的二成部分);当大盘反弹趋势正式确立时,最后再进行抢筹性买入(其中的三成部分),此时的买入量最大,约占总数的一半左右。
  窍门三:两手准备,进退自如。完成买入动作之后,大盘和个股有两种可能:一是按照投资者预先设定的方向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按计划操作,分步建仓即可。如果大盘在运行其中1-2个阶段后又改变了运行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选择1-2个买入计划予以执行,对于未完成的买入部分可暂时放弃计划的执行。二是买入动作虽能完成,但买入后大盘和个股朝着投资者预期相反的方向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可选择耐心持股、等待反弹,千万不要进行低位止损,反之极有可能搞坏心态、前功尽弃。
  "反弹市"防止踏空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操作技巧,对投资者技法和心态都是种考验,尤其是要防止追涨杀跌情况的出现。譬如,当卖出股票后相关品种不跌反涨,此时应选择放弃。还有,买入后股票如果再度出现下跌甚至大跌,此时则应持股不动。简言之,不在卖出价以上的价格买入股票,不在买入价以下的价位上卖出股票。若能做到,就能防止追涨杀跌情况的出现,这也是"反弹市"防踏空操作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证.券.报)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班主任
班主任

帖子数 : 8277
威望 : 1220
注册日期 : 13-01-19

返回页首 向下

水皮:相煎何太急 李志林:强拉猛砸意图 谢百三:牛市 Empty 回复: 水皮:相煎何太急 李志林:强拉猛砸意图 谢百三:牛市

帖子 由 上善若水 2013-01-26, 09:19

  李志林:强拉猛砸意欲何为?
  上周我曾提出:“缓慢上行,仍属健康”,“变盘的主要威胁是加速拉升、再现快牛”。本周四,终于出现了多数人不愿看到的主力机构利用权重股快速拉升指数、然后指数和多数股票猛砸的一幕。
  何以会发生这种情况?
  1、郭树清的“三论”给市场形成了震慑。近来,郭树清主席发表了三次讲话,提出了“三论”,即“波段论”、“必要时行政干预论”和“投融资平衡论”。尽管与他此前主张的“长期投资论”、“市场决定论”、“管理层不干预指数涨跌论”明显相悖,市场很多人因其在股市长时期下跌时从不干预而提出诟病,但是,在连续一个半个多月的单边上行后,管理层向市场发出警示,还是有其必要性。其意图:一是抑制单边上升市继续衍伸,强行改变上升斜率;二是防止市场因短期内涨幅过大而引发QFII出逃和大小非减持;三是现在仅一月下旬,离新股开闸还有几个月时间,若股市过早过度超涨,那么后几个月的局面将会失控;四是希望市场在2300点上下构筑新的箱型震荡平台,充分换手,将基础盘扎实,以便在今后新股开闸后,不至于出现雪崩似的的下跌。这些,与我的“慢牛”主张恰相一致。
  问题是,何为干预的“必要时”?有人认为,2300点的位置便是。我则认为,现在管理层只是提前打招呼,必要的干预的点位并没有到。因为郭树清主席2011年10月29日上任时的股市位置就是2473点,随后他相继推出了70多项股市新政,希望股市造好,却一路下跌至1949点。而现在,离他上任和推出新政的位置还差近200点,怎么可能干预?如果现在就不恰当地对股市进行行政干预,那么,连续暴跌将不可避免,1949点底部也将不保,今后怎么还会有外资和场外资金敢进入股市?所以,我把郭树清的“三论”的目的理解为强制市场走“慢牛”式的震荡整理。
  2、权重股强拉猛砸是迫使市场震荡整理的调控手段。市场长期形成了一种习惯:只要权重股强拉,绝大多数的中小盘股就会逆向而行,不涨反跌。随后中小盘股的下跌,又会拖累权重股和大盘跳水,进一步推动中小盘股的下跌,造成新的套牢盘。这样,大盘震荡、整理、调整,就是必然的了。周四上午主力机构将指数狂拉42点,上冲到2362点前缺口尽头,然后,在“新股开闸”的谣言杀伤下,又下突到2287点,振幅75点,周五继续停留在2291点。我以为,这便是主力机构实施管理层调控意图的一个“杰作”。
  3、新的震荡箱体已经形成。周四的大震荡,使此前的“盘六必飙”的惯例,以及单边上升市得以终结,形成了2360——2260点的新震荡箱体。我以为,箱体上端压力较重。去年6月跳空缺口的顶端是2364点,3186——1949点反弹的三分之一处即2360点,去年3——6月的密集成交区也在2350——2400点,去年的双顶位置是2478点和2453点,强压力带显而易见。而下方2260点支撑强劲。这里已经成为去年12月至今年1月的密集成交、充分换手区,2200点也是去年一年的价值中枢。
  鉴于新股将继续停发几个月,大量的场内踏空资金和场外新增资金等待进场、经济企稳复苏势头明显、各项经济指标积极向好,新城镇化、互联网、能源发展、大气治理、节能环保、医药中药、军工、资产重组等利好产业政策不断出台;今上交所又宣布今后发行大盘股将尝试推出优先股的重大利好,年报公布期间业绩超预期、高送转等题材层出不穷,这些利好将有力地吸引巨量的踏空资金再次抄底,有力地封杀了下跌空间。对扩容真空期的调整幅度的测量,不能按常态来进行判断。
  在相对低位的新震荡箱体来回运行,既可降低市场的系统风险,又可增加波段机会,还可吸引新增资金进场,更可为后市继续往上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由单边上升市转为箱型震荡市,不失为一件好事。
  4、操作策略必须相应变换。首先是控制仓位,切忌满仓操作。其次是加强波段操作意识,勤于高抛低吸,获取差价。再次,抑制大盘股,精选优质高成长个股,既可避免指数过快上涨,又可在个股中获取超额收益。又次,上方关注2330点能否连续收盘,以判定向上突破的时机;下方关注五周均线(周五位置在2272点)是否跌破。只要不破,就以持股为主,付之以高抛低吸,便可获取大行情中的最大效益。如998——6124点、1664——3478点大行情,都是沿着五周均线一路上行的。这便是判断和把握新震荡箱体何时终结,以及是否会演变成波段调整的最重要标志。
  需要强调的是,在多头行情中,上影线犹如“仙人指路”,它指向哪里,以后大盘就会收到哪里。就如在熊市中下影线指向哪里,以后收盘就会收到哪里一样。结合目前的经济面、政策面、市场面、供求面,本轮行情尽管不能奢望到达3000点、4000点,但我以为,2362点不应该是今年的最高点。(.金.融.投.资.报 .李.志.林)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班主任
班主任

帖子数 : 8277
威望 : 1220
注册日期 : 13-01-19

返回页首 向下

水皮:相煎何太急 李志林:强拉猛砸意图 谢百三:牛市 Empty 回复: 水皮:相煎何太急 李志林:强拉猛砸意图 谢百三:牛市

帖子 由 上善若水 2013-01-26, 09:19

  顾铭德:股市需要调整巩固
  沪深股市从去年12月份上涨以来,指数平均涨幅超过15%,长年来熊长牛短,跌易涨难的熊态格局有所改观。但是,长年累积的熊市心态、熊市氛围、熊市操作风格不可能短期内改变。沪深股市还缺乏领涨全球的基本素质,短期内平均15%的涨幅已经超出多数人的预料。接下来,沪深股市需要调整巩固。
  其一,沪深股市周四大幅震荡,其导因是市场传闻IPO要恢复或短期内要上新股。此传闻不是来自证监会的官方渠道,但对市场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杀跌效果。试想一个将发新股的传闻就使市场如此反映,如果真的恢复新股发行,市场将会如何反映?这说明,在新股发行制度没有本质性改革之前,沪深股市很难有大的充满信心的行情。
  其二,今年是各级地方换届之年,地方ZF会要求大干快上促增长,这必然使各地方大上项目,增加贷款和融资的压力,加大通胀和房价上涨的压力,这会导致宏观调控适度收紧的效果。沪深投资者,不管公募还是私募只要一听说货币政策趋紧或宏观调控加强,立马会抛股离场,引发市场调整。
  其三,本轮行情的轮涨板块是银行股,银行股平均涨幅在25%左右,这个涨幅达到了小牛市的标准,市场对银行业经营状况仍有分歧顾虑。尽管银行业经营仍然会稳定,但市场看空银行业的氛围仍然强大,银行股面临短期内调整的压力,获利筹码需要消化,行情需要调整巩固,特别是银行类股票。
  其四,本周四各大报纸刊登QDII2(境内合格个人投资者)规则最快5月出炉。这个细则出台前后会对沪深股市有短期调整压力。因为沪深股市大部分股票比香港和外国的贵,除了银行股。如果允许境内居民对外直投试点,对沪深股市短期会有压力。
  总之,从去年11月底沪深股市止跌上扬以来,从时间,从涨幅,从板块结构看都需要一定的调整巩固。如果大盘指数不经过一定时间、幅度的调整,直接往上冲,那么到了三月份两会期间,其调整幅度就会更大,其行情就难以预测。在大盘调整过程中,沪深B股指数可能不会跟随调整,沪深B股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解决B股历史遗留问题的历史时刻已经到来。B股虽然涨幅超过A股,但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不具有一般技术通行的走势。所以,不要随便应用技术指标分析B股价格走势,B股会走出相对独立的行情,直到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彻底或基本解决。(.金.融.投.资.报 .顾.铭.德)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班主任
班主任

帖子数 : 8277
威望 : 1220
注册日期 : 13-01-19

返回页首 向下

水皮:相煎何太急 李志林:强拉猛砸意图 谢百三:牛市 Empty 回复: 水皮:相煎何太急 李志林:强拉猛砸意图 谢百三:牛市

帖子 由 上善若水 2013-01-26, 09:20

  贺宛男:上海房价收入比何以高达20倍
  日前有统计称,中国房价严重超越警戒线,京沪两地要133年才能买套房,引发公众极大关注。
  所谓“133年买套房”,是美国在线房地产调查公司“Global Property Guide”,最近公布的2012年间77个国家和地区的房价收入比,中国京沪两地以133.72位列第四。其计算依据是高档住宅售价(2012年2-3季度100平方米高档住宅价格),与当地人均GDP的比值。拿上海来说,2011年人均GDP为7.3万多元,100平米的高档住宅在1000万元左右,由此得出房价收入比为133倍。
  这样的算法只能博眼球。一是买房是以家庭为单位,而不是以个人为单位;二是房价应当是平均售价而不是高档住宅售价;三是收入是居民得到的可支配收入,而不是什么人均GDP。如果以此计算,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上海居民人均年收入40188元,商品住宅均价21412元/平米,一套95平米住宅约为203万元,以户均2.49人计算,可得出房价收入比为20.33倍,即上海家庭要工作20年才能买一套房。
  20倍的房价收入比显然大大高出国际公认的6-8倍的标准。
  问题是,上海房价收入比何以高达20倍?
  首先,现在国人买房不是以小家庭为单位,而是小夫妻的双方父母一起供房,尽管这很不合理,却是现实。第二,现在买房的多是“80后”小家庭,“80后”的父母多为“50后”,而“50后”是新中国建国不久实行“光荣妈妈”的时代,尽管“80后”都是独生子女,但他们的的父母却是多兄妹家庭。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也显示,20-24岁年龄占比9.56%,25-29岁年龄占比7.58%,两者加起来有2.3亿人。
  可建立1亿多个新家庭,而这两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多受过较好教育,一旦进城就不愿意回乡。如果其中有一半家庭建在城市(镇),对住房的需求又有多大啊!而上海又是全国的上海,试看在上海读大学的外地学子千方百计都想留在上海,需求怎会不旺盛!而过了这两个年龄段(即“90后”和“00后”),人数就明显下降,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上海20倍的房价收入比是特定时期的特定现象。
  更何况数字表明,买房确实能抵御通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平均房价为5790元/平米,比2011年平均房价(5380元)高出7.62%,而2012年CPI为2.6%。去年上海内环内房价更是高达55518元/平米,一年上涨14.5%;虽然全市平均房价(21412元)跌0.8%,但那是在外环外销售占比超过70%,房子越买越远、越买越郊后“被平均”的结果。在中国,买股票风险大,买理财或信托产品,多方权威人士也都在谈论影子银行的监管风险,其他投资工具更是少之又少,要增加财产性收入靠什么?答案不言自明。
  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方面,首先,预计限购不会取消,因为如上述还有许多刚需,首先得满足他们的需要。第二,房产税不会大面积推开,房产税推出的重要前提是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出台,而目前还在造舆论阶段。第三,保障房要继续造,但力度不会很大,央行刚刚发布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去年保障房贷款余额5711亿元,同比增长46.6%,但第四季度环比已经下降了15个百分点;而个人按揭贷款余额达8.1万亿元,占到全房地产贷款余额12.11万亿元的三分之二。这既说明房产市场活跃度确实大为提高,也说明开发商资金的主要来源已不靠国内银行贷款,年末地产开发贷款余额8630亿元,房产开发贷款余额3万亿元,二者相加3.86亿元,已不足全房地产贷款的三分之一。开发商的资金哪里来?除了买房人的预付款和按揭贷款,一个重要来源是欧、美、日纷纷放宽货币政策之后的海外资金。(.金.融.投.资.报 .贺.宛.男)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班主任
班主任

帖子数 : 8277
威望 : 1220
注册日期 : 13-01-19

返回页首 向下

水皮:相煎何太急 李志林:强拉猛砸意图 谢百三:牛市 Empty 回复: 水皮:相煎何太急 李志林:强拉猛砸意图 谢百三:牛市

帖子 由 上善若水 2013-01-26, 09:20

  谢百三:牛市现象与感觉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教授
  中国的股市与世界各发达国家、成熟市场有极大的不同,无论熊、牛市,其原因与表现都很不相同。以下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略谈几点与目前市场无关的看法。
  第一,牛市中,股市的指数总体是向上的。
  与熊市相反,一次次地投资,每次买入后往往小有套牢(多数套得不深),但不久又解放了,即不断地以波浪式向上创出新高。刚刚担心了几天,又转忧为喜;解放了,又获利了。
  第二,任何点位买进,过一段较长时间看,都是对的;任何点位卖出都是错的,过一段又涨了,后悔不迭,要以更高的价格追回来。
  第三,买大多数股票都会涨,大、中、小盘股都会涨,往往涨的家数占80%~90%,跌的仅占10%~20%。
  第四,每个行业都有领头羊、龙头股。如电力板块中的长江电力,钢铁板块中的包钢股份,银行板块中的招商银行等。在牛市中,它们都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早涨、晚涨地表现一番,有的先涨,有的后来补涨。
  第五,每天深沪两市都会出现几家、十几家、乃至几十家的涨停板,这种现象在熊市及“牛皮”市中是匪夷所思、十分罕见的。
  第六,以各种名目来炒、来涨,每一个名目,每一个题材,每一个故事,都可以引来涨声一片。
  第七,牛市中仍要选好股票,搭上“高铁”与“动车”。
  2006年10月,中国股市开始逐步地明显向上攀登。我们已意识到,在人民币升值的推动下,在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质性促进下,一轮前所未有的大牛市正在到来。但到底买什么股好,一直拿不定主意。某证券公司营业部李经理及挚友刘明来复旦大学看我,我知道他们有话要说。刘明一手拿着盒饭,一边说可以买招商银行(约10元/股)。我问他:“为什么不买更便宜的建设银行?”再问:“招行行长退休了,调走了,垮了下去,怎么办?”他回答:“复旦大学校长退休了,调走了,复旦大学会变成大专、中专吗?不会吧,复旦大学已形成企业氛围啦!百年复旦的学生是千里挑一的,百里挑一的复旦老师是师中精英。建行与招行不是同一个等级的啊!”我听了大为震动,一晚上翻来覆去没睡好。周一开始即大量地、全部地以10~10.5元买进招行股,后来它一直涨到46元。
  可见,牛市里也要选好股,要挑龙头股、领头板块的领头股,不可随意乱买。
  【本周经济与股市:经理人指数51.5以上,又创经济见底后新高。本周股市处于强势调整之中,但仍属小幅调整。最高点是周四的2362点,最低点是周五的2288点。银行股是本轮行情领涨板块,也在微调之中,但不少盘子几十亿的小银行很强劲。多、空双方仍然互不相让。多方坚信是个不小的牛市,认为在5~6月以前不会恢复发新股,不到3000点,不会发新股。现在涨涨跌跌是因为人们不相信这是个牛市,还在高抛低吸。
  等大家看明白了,不跑了,就会大涨。多方认为A、B类杠杆式基金,B类应大涨,A类应大跌。对股市看空的高手不同意此话问,“谁说5~6月前,不到3000点不发新股,证监会是他开的吗?本周国家股、法人股可兑现的达400亿股,他们肯定在狂逃。难以想象在全流通改革中,会有大牛市。不信我们走着瞧。”空方对于有人写文章骂那些持有杠杆式A、B类基金中的A类投资者是“博傻”的文章嗤之以鼻,认为他们这些硕士、博士又是“洋枪洋炮,空对空理论”。某些固定收益的证券,其信用比银行存款和国债好,利率比国家高一倍(指收益率),流通性极好,凭什么要大跌?空方也说:“笑吧,看谁笑到最后。”仍称这个牛市,到2600点有可能的,行情大不了,久不了,因为5000亿股非流通股要套现。有人说:谢老师,你本人的观点呢?因为我本人才疏学浅,做得不太好,故不敢乱讲,只是转告一下市场高手、传奇人物之观点,以报读者。】(.金.融.投.资.报 .谢.百.三)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班主任
班主任

帖子数 : 8277
威望 : 1220
注册日期 : 13-01-19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